當我們談美元時,不妨把它當成一種「投資標的」,甚至更具象一點:把「美國」當作一間公司,那麼「美元」就是這間公司的「股價」。人性與投資:為什麼多數人賠錢?
多數投資人喜歡「買在上升波」。看到美元強勢、股市走高,覺得「這是趨勢、這是機會」,於是勇敢進場。但這種「追高」的行為,表面看起來是順勢操作,實際上卻是讓你的「成本不斷墊高」。一旦反轉來得比想像快,那就是高點套牢,進退兩難。
相反地,真正有經驗的投資人,往往會選擇在「下跌波」分批布局。這是一種「反人性」的操作,因為一買進帳面就是虧損,但卻能用更低的成本、不斷攤平,讓自己在未來反彈時站在有利位置。重點在「你買的到底是什麼」:沒錯,能不能這麼操作的前提是你買的東西要對。
如果你買的是泡沫、是會消失的貨幣或公司,那下跌不代表機會,而是末日;但如果你買的是「長期具有競爭力」的標的,那麼下跌反而是送分題。
美國,無論你喜不喜歡,都是目前全球最大、最有系統、科技與創新實力仍然領先的經濟體。如果把美國當成一家公司,「美元」就是它的股價。在經濟景氣循環裡的回檔,就像是這家公司進入了股價修正期你會怎麼做?
匯率 不只是旅行用的價格:很多人看美元,只是把它當作匯率波動,卻忘了它同時也是一種全球資金的避風港、國際交易的定錨,更是美國國力與信心的象徵。
當美元在低點時分批布局,未來升值的過程中不只是「賺了價差」,更是參與了整體資產的增值。如果你是用美元買分紅保單、買美國ETF、做美元定存,低匯價就是你的機會之窗。
最後要獲利,得敢逆著人性投資的本質,就是「用理性去打敗人性」。
當你學會了不被市場情緒牽著走、不再看到漲才想追、跌了才想跑,而是理解:「買進好資產,在下跌時才能便宜累積成本、提高未來報酬率」,那你就離真正的投資獲利更近了一步。敢買別人不敢買的,才是真正的贏家,投資這件事,不是看誰最會追熱門話題,而是誰能冷靜地看懂機會。買在跌的時候不代表你傻,可能只是你比別人更早看到價值。所以下次美元跌,不要急著跑,不妨想一想:這是不是你該分批上車的機會?
文章來源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p/166QzVnMED/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