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每個月都有存錢,但總覺得…哪裡怪怪的」
林小姐,40歲,是科技業的中階主管。
每個月,她會自動轉帳三萬元進ETF和保單帳戶,照理說,應該可以安心了吧?
但她告訴我—
「不是沒在做準備,
是我不知道這樣到底『夠不夠』。」
下班後一個人在沙發上,她腦中浮現的不是績效數字、也不是商品選擇,而是這些焦慮的念頭:
🧠「保險我有買,但不知道能不能真的補到風險?」
「投資有在做,可是我沒空看,長期會不會出錯?」
「房貸還20年,退休金要怎麼存得夠…?」
她不是缺方法,而是缺一個「幫她整合全貌」的系統。
很多像林小姐這樣的中年責任型決策者,
其實不是沒努力,是太分散了。
我們常常:左手買保險,右手買ETF,心裡想退休,但三者彼此沒連上線
不確定哪裡有缺口,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調整
而這就是「財策」存在的意義:
📊 幫你看懂全局、把碎片拼成一張圖,
📌 不推銷商品,只幫你看清現況。

Excellent tips — I implemented a few and saw immediate improvement.